广州日报专访姚明
发布于: 2017/03/06  1:11 am
能在中国和美国都能吃得开,姚明应该算第一人了。太给我们中国人长脸了。他是中美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他球衣退役仪式搞得规模那么大,休斯顿还将2月2日命名为姚明日。2017年1月6日,《休斯顿华人论坛报》转载了一篇广州日报的报道,向来说话滴水不漏的姚明,在这次采访中还是说了不少真话的。下面是广州日报这篇专访的内容。

独家专访姚明“姚老板” 退役5年说成功太急打脸怎么办
“我还太年轻去说自己艰辛”
灰外套丶蓝牛仔裤丶白球鞋——一身休闲装打扮的姚明还没进入室内,笑声已传来。与三年前相比,如今的姚明还是比想象中更高,也略微发福。
  2016年是姚明退役的第5年,但是这一年中国篮球界两件大事,还是和姚明有关。一是姚明成为第一个入选篮球名人堂的亚洲人,另一是姚明当选中篮联公司副董事长。
  此前不少和姚明接触过的人都说,姚明不止在篮球场上球商高,在生活中的智商和情商很高。
  果然,专访过程中,谈及退役后从职业运动员到商人的成功转型丶入选NBA名人堂丶谁是中国“下一个姚明”,姚明回答得滴水不漏。
  对于众人眼中的“成功”,他解释,今年刚36岁,人生轨迹在31岁之前仅仅是运动员,不用急着往身上插成功标签。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如果过了一两年自己打脸怎么办?”姚明笑说。
  
  文/广州日报记者许蓓丶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记者廖雪明(署名除外)
  谈锻炼
  多是游泳骑自行车
  广州日报:你每天的锻炼方式是怎样的?你膝盖丶脚踝都有旧伤,并不适合跑步吧?
  姚明:我的锻炼方式多是游泳丶骑自行车,大部分锻炼时间都放到下午。我比较少去跑步,因为原来有运动创伤。现在不需要那么大强度的运动了,所以旧伤恢复还行。
  谈青少年
  体育教育仍很尴尬
  广州日报:多年前你就与NBA合作建立了NBA姚明篮球俱乐部,主要想做青少年篮球培训。你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这个领域,有何想法或推动计划?
  姚明:我们对青少年培训其实一直想兼顾规模与质量,考虑怎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让大家对体育更重视。现在说体育教育实际上还是很尴尬,比如你去练钢琴,你还能考个级,但你练体育可以有什么样的东西去体现它的重要性?钢琴考级可能认可度更好,反过来看,篮球特长丶体育特长,就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孩子的兴趣爱好。
  体育本身是一种游戏,我想把训练营做成一个欢乐的东西,它不只是学习和训练,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大家去放松丶去排遣学习压力丶去比好玩的比赛的地方。你做任何一项事情想做好,都需要你真的爱好它,而体育也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谈公益
  去年四川支教2周
  广州日报:能说说你对公益的理解吗?
  姚明:我觉得公益实际上是一种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一种互动,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施与。当我们去做一些事,成为公益和慈善,我们的内心本身也会有改变,人是被行为改变的,我们会有感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去年我在四川待了两个礼拜去做支教老师,当然跟真正的支教老师是有差距的,这个举动只是我的体验,我想通过这个经历,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去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我去支教的理由有两个,第一是我要去看看真正的支教老师在那里碰到了什么样的情况,他们需要什么。第二是去做宣传拍摄。我觉得宣传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每个人都要去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我肯定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支教老师,我做得没有我们专业的老师们做得好,但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去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和投入,吸引更多的资源进来,那么我们做的公益会被更多人知道,社会效应也会更大。
  谈成功
  不要急着给我插标签
  广州日报:这个CBA赛季到目前为止,上海队的成绩有很大进步,是不是能说,你作为姚老板,在CBA球队这盘生意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呢?
  姚明: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我觉得生意跟球队的战绩不能成正比,这个不能混为一谈。上海队的成绩今年是有提升,这与教练组丶整个团队投入的心血相关联。我觉得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有起伏的,急急忙忙去做一个评价,不太客观,可能十年丶二十年之后再来评判会好一些。
  我的轨迹,在31岁之前仅仅是个运动员,现在我36岁,经过了5年,我觉得时间还太短,现在不用急着去插上一个标签,再等一二十年回头再看,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如果过了一两年自己打脸怎么办?当然,每个人做事都希望能获得成功,每个人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只是去做一件事,大家选择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方法往往就能决定你是否能达到大家所说的“成功”。
  谈转型
  这个年纪不要说艰辛
  广州日报:退役五年,从运动员转型成为商人,最艰难的地方在哪里?
  姚明:我还太年轻去说“艰辛”这个词,艰辛的感觉,是你没有动力或者没有机会去继续做什么事情,我不觉得我很艰辛,因为我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我比较乐观。我们这个年纪,不要说自己艰辛,不要把自己说得像一个老人一样。
  广州日报:你的球衣马上就要退役了,今年也进入了篮球名人堂,对于一位球员来说,这已经是对你职业生涯的最高评价了。
  姚明:这个话题我说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是感激,感激的不光是火箭队退役我的球衣,更重要的是那么多年下来,我们可以合作那么长时间,也曾经一起达成小小的成就。说实话,我觉得我跟火箭队已经退役了球衣的那些球星相比,我的成绩微不足道,比如奥拉朱旺。今年进入了名人堂的奥尼尔,还有正式退役的邓肯,我的成就跟他们相比真的微不足道。
  谈“下一个姚明”
  应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广州日报:对于 “下一个姚明”,在你心目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年轻球员?
  姚明:我认为中国有很多有潜力的运动员,他们有潜力成为一流的选手,但他们需要把自己内心的潜力发掘出来。事实上我在他们的年龄,当时人们在说,看我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穆铁柱,或者下一个王治郅,最终的结果是我没有成为王治郅,王治郅也没有成为穆铁柱,我们都成为了我们自己。我觉得,现在的年轻球员跟我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用完全照着我们的脚步去走,因为我们的年纪差距很大,他们可以去探险,去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广州日报:在中国,你是很多人的偶像,作为偶像,是否会背着包袱?
  姚明:天天想这个事多累啊。所以什么都不想最好,不想,就没那么多包袱。
  “姚老板”退役后日程表精确到分钟
  相比作为职业球员时只需要打好篮球,退役之后的姚明反而更忙。
  姚老板的一天
  来到广州,他的气场依旧强大,据说从南沙体育场到采访间,一路上都有人追着拍照,姚明是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才来到采访现场。
  除了经营篮球俱乐部,姚明的角色众多。
  姚明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有关赛事备案的建议被采纳并体现在今年的总理政府报告中。
  此外,他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之一,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慈善公益事业上。
  姚明团队的同事说看到姚明的日程安排都替他感到累。他每天的日程要精确到分钟来安排。甚至姚明自己也没办法列出他一天的时间表。
  以接受记者采访这一天为例,姚明从早到晚奔波于不同的会场,他需要作为形象大使去推广公益项目丶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丶代言品牌,还要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与各种不同的企业丶机构和人士进行谈判。
  在接受采访时,姚明坦言,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
  对于体育产业,姚明也不遗余力地想做点什么。他说,在2016年,他入选名人堂代表过去,推动中职篮改革属于未来。
  倔强的坚持者
  虽然已退役多年,但今年,姚明获得的关注度却空前。
  2016年中国篮球领域的两件大事,都和姚明有关。2016年4月,姚明正式入选2016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2016年11月,姚明当选中篮联公司副董事长。
  早在2011年姚明退役当年,他就有机会入选名人堂,当时以“特殊贡献者”身份提名入选,但遭到他婉言谢绝。姚明表示,他本人更希望通过球员身份去申请提名,而不是以“贡献者”身份“被提名”。
  “对绝大多数球员而言,入选名人堂是职业生涯最大的荣誉,我当时唯一的身份就是球员,倘若不能以球员身份入选,对我而言没有意义。”其实,在不少人看来,姚明的“倔强”其实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万一将来他不再获得名人堂提名,他可能会错失这样的荣誉,终身遗憾。
  2016年9月10日,姚明与奥尼尔丶艾弗森等NBA传奇球星一起,在美国篮球名人堂总部穿上了象征荣誉的橙色夹克。当时,他的眼中噙着泪花。“能够入选篮球名人堂的,都是篮球历史上最杰出的运动员丶教练员。能和他们并肩,我诚惶诚恐。”姚明谦逊地表示。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但姚明回忆起这一刻,显得闲庭信步。“评价这一刻是否是历史性时刻,应该再过一段时间。沉淀得不够,历史是沉淀来的。”姚明看起来像一个哲学家。
  务实的改革者
  与入选名人堂的风光相比,2016年姚明在中国男篮掀起的改革无疑让他承受了更多压力。
  2016年9月22日,由中国篮协牵头的CBA联赛公司成立,未来CBA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都将会授予CBA联赛公司,姚明担任公司的副董事长。
  姚明非但没有反对篮协,反而在CBA公司中任职,这多少让人有些大跌眼镜。不少CBA球队老板担心姚明做“叛徒”,屁股坐在了篮协那边。
  殊不知,作出这个决定,姚明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俱乐部和篮协之间,他必须都兼顾到,一碗水端平。“如果在五到十年之后,我们仍然在讨论由谁来主导,那今天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都失败了;但是如果五到十年之后,我们已经开始讨论职业联赛每年有几支球队丶他们各队的实力变化,这样,不论由谁来主导,中国篮球的发展都成功了。”
  退役后的姚老板,依旧发挥着他的愚公移山精神,在中国篮球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余热”。